《方案》明確,2019年至2021年,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方案》提出了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政策措施。一是對職工等重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對就業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大貧困勞動力和貧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貧工作力度。二是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有效增加培訓供給。支持企業興辦職業技能培訓,推動職業院校擴大面向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的培訓規模,鼓勵支持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創新培訓內容,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三是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強政府引導激勵。支持地方調整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依法加強資金監管并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將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早在去年5月,國務院就下發《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11號)。《意見》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全面加強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采取崗前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等方式,大幅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由此可見,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方式是提升職工技能水平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水泥行業發展的主線,全行業努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提升超越引領世界水泥工業,尤其在去產能、促創新、穩效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可為什么水泥行業在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方面遠不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呢?
據業內一資深行業人士介紹,以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為例,他們的品牌大賽就有全國混凝土設計大賽、全國混凝土職業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中國裝飾混凝土大賽、全國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大賽。“現實是基層水泥企業競賽搞得紅紅火火,不少水泥集團也經常開展競賽(如云南水泥),有的省(如云南省)經常組織全省水泥企業參加競賽,可以說是一派下熱上冷景象。”該人士表示。
縱觀我國水泥業,比起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在工程建設、裝備提供、生產管理、人才培訓、后期服務、走出去(特別在一帶一路)等方面要強得許多,所謂“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國務院多次下發關于提高職業技能的行動方案與意見,也給所有水泥企業敲響警鐘,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為基礎,加強職業技術工人的技能培訓,重視人才發展,才是企業保持長久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同時,多渠道的技能培訓、多樣化的職業競賽活動,相應的競賽獎勵,也會讓技術工人獲得相應的福利,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提高自信心與責任心。
此外,據中國水泥網此前報道,圍繞打造一批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多地相關鼓勵政策密集出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逾20省份出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具體方案,增加工資和獎金,給予股權激勵,提供住房補貼等諸多紅利在列。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技術工人日益成為產業工人隊伍的主體。提高技術工人待遇,著力解決技術工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技術工人職業培訓,不斷提升工人技能水平,有利于穩定和擴大技術工人隊伍,增加高精尖人才供給,是促進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我國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