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的
制砂設備為
立軸沖擊式破碎機、
棒磨機、
錘式破碎機等。對于硬度特別高、磨蝕性強的巖石(如花崗巖、石英砂巖等),也有采用超細腔型圓錐破碎機制砂,當原料為硬度較低的巖石(如石灰巖、白云巖、大理巖等),小型砂石加工系統也可采用反擊式破碎機制砂。
1.錘式破碎機制砂
錘式破碎機采用干法生產,適用于小型生產系統中,具有設備成本低,見效快的優勢。但產量低、磨損件消耗大,粉塵飛揚嚴重,且砂的細度模數及質量難以控制。目前在大、中型水電站砂石加工系統種已很少使用,在小型砂石加工系統及工業與民用建設中的砂石系統仍有使用。
2.棒磨機制砂
棒磨機制砂一般采用濕法生產,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設備可靠、產品粒形好、粒度分布均勻、細度模數可調、質量穩定等優點,適用于難碎巖石、中等可碎和部分易碎巖石,對于特別易碎的原料(如大理巖),棒磨機加工會導致石粉含量非常高,造成脫粉困難,且多余石粉只能丟棄造成浪費。由于棒磨制砂的單位能耗高、鋼棒耗量大、齒輪潤滑油耗量大、噪聲大、成品砂脫水困難、進料粒徑小(≤20mm)、運行成本高,現已不作為主要制砂設備,僅用于配合立軸沖擊式破碎機制砂調節產品砂石粉含量和細度模數。
3.立軸沖擊式破碎機(巴馬克“石打石”破碎腔)制砂
巴馬克“石打石”立軸式破碎機,國內棉花灘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等工程有使用。具有產品粒形好、葉輪磨損較低等優點。但存在有“石打石”的“地毯效應”,產砂率較低等缺點。適應于石料整形及高腐蝕性的巖石。成品砂存在有粗顆粒徑及細顆粒徑偏多,中間粒徑含量少,即“兩頭大中間小”的缺陷。
4.立軸沖擊式破碎機(石打鐵破碎腔)制砂
“石打鐵”型立式沖擊破碎機。可采用干法、半干法生產工藝又能進行濕法作業(當制砂原料含水率超過6%時,應采用濕法作業)。與“石打石”機型相比,轉子結構基本相同,破碎腔前者為鐵砧、后者為石料。鐵砧對石料的碰撞效果好,特別適用于灰巖破碎,產砂率高。實踐表明,相同設備在葉輪線速度相同條件下,采用“石打鐵”比“石打石”的出砂率高。
此工藝具有如下特點:
(1)工藝流程簡單,單位能量消耗低。
(2)5~2.5mm的石料循環破碎,破碎效果差,能量損耗略偏大。
(3)成品砂中2.5~1.25mm、1.25~0.63粒徑的石料偏少。
(4)
成品砂的粒度模數控制難(人為因素控制)。
(5)石粉(<0.15mm)含量高達16%~22%。